展开
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购物车
编号:
批号:
行业动态
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> 行业动态

沙利度胺治疗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效

[所属分类:行业动态] [发布时间:2025-4-2] [发布人:杨晓燕] [阅读次数:] [返回]
沙利度胺治疗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效
作者:张思玮      来源:中国科学报
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  http://www.topbiol.com
近日,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)教授邱录贵、易树华团队研究首次报道了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和甲氨蝶呤(TPM)方案在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(LGLL)治疗中的显著疗效,为这一罕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。相关研究发表于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。
LGLL是一种罕见的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,主要由T细胞或NK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。免疫抑制药物(如甲氨蝶呤、环磷酰胺等)是目前治疗LGLL的主要手段,但其疗效有限,完全缓解率(CR)仅为50%左右。LGLL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血细胞减少、反复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,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。
基于此,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、前瞻性II期临床试验,纳入了52例未经沙利度胺和甲氨蝶呤治疗的LGLL患者。研究结果显示,TPM方案在LGLL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。CR达到75.0%,总体缓解率(ORR)高达90.4%,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高缓解率。通过该治疗,83%和71.3%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水平。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40个月,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DoR)为39个月。
随后,研究团队通过血清细胞因子分析发现,LGLL患者的多种炎症因子(如IL-8、CCL3、CXCL5等)显著上调,而TPM治疗后这些因子的表达显著下调,提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。
此外,TPM方案的安全性良好,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周围神经病变(24.1%),但大多数为1-2级,仅有4例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。研究还发现,长期使用沙利度胺(超过2年)并未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,表明该方案在长期治疗中具有较好的耐受性。
据悉,该研究的是目前国际上关于LGLL的最大系列临床研究,首次将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引入该疾病治疗,并取得良好疗效,为LGLL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,并将推动更多的研究者从免疫调节方向寻找治疗靶点。
相关论文信息: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392-025-02164-4
(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可后台联系删除。)
  版权所有:山东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营销服务热线:0535-8028556 邮箱:topbiol@163.com
© 2016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. 鲁ICP备15006604号 技术支持:数字金都
购物车 去顶部